
会员
改革开放3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第一卷)文献综述(上)
更新时间:2020-09-25 10:50:07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
书籍简介
本书从学科史的角度系统地检阅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以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将描述与分析、综述与讨论、资料性与学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学研究状况的全面调研获得充分的一手资料,将外国文学研究置于一个动态的长程视野中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如实地反映和评价已有的成就,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一定的反思。本项研究不仅具有单纯的回顾性质,更有一个向未来延伸的层面,可以为外国文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鉴照,同时也帮助研究者了解和掌握各个具体的分支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5-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唐代文馆文士是指曾在国子监、史馆、秘书省、弘文馆、崇文馆、集贤院等机构任职的文人。这些文士或在朝,或在野。他们在朝野之间是如何迁转的,对文学产生了哪些作用,都值得深入研究。该书综合运用传统考据学与文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以“制度一文人一文学”及“制度一文化一文学”为基本阐释框架,在详考文士朝野迁转路径和方式的基础上,论述文士空间转换、角色变化、阶层流动及其与文学之互动关系。本书指出文学互动的实质是权文化24.6万字
- 会员《文化研究》集刊创刊于2000年,至今已出版50期,是国内文化研究领域唯一连续出版的大型集刊。该刊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联合主办,陶东风教授、周宪教授轮流担任执行主编,胡疆锋教授、周计武教授担任副主编。该刊从2008年开始连续入选CSSCI来源集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文化研究》主要以专题形式刊发论文,常设的栏目有记忆研究、空间研究、艺术学研究、听文化28.5万字
- 会员本文集内容分为唐代文学、河陇文学和古代文学三个研究专题。集中探讨唐代文学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丝路文化背景下唐代文学发展的多元化特征,呈现甘肃省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交流古代文学学术问题及教育教学经验。文化23.1万字
- 会员本书以个案分析为主,在礼制时空背景下,分组还原十四首《诗经》祭祀礼乐的原始仪式功用。本书检讨传统“以礼解诗”法存在的随文求义、断章取义等弊端,提出并运用多重证据、立体、整体的“以礼解诗”法;意图在“礼”中完整地解读“诗”,而不是解剖式地“以诗证礼”。本书还尝试“以诗补礼”,由“诗”中呈现的仪式迹象,探索可能存在的祭祀礼制。如此,通过文、史、礼制结合的全方位阐释,不仅更新对《诗经》原意的认识,亦深化文化19万字
- 会员本书从鲁迅所置身的民俗文化场域入手,以辩证的视角对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予以认真、系统地考察。着重从鬼文化意象、宗谱文化意象和水文化意象探讨鲁迅怎样借助民俗文化意象实现对个人感情和文化思想的表达;同时通过对鲁迅作品中与女性相关的民俗事象描写的梳理,探讨其文化批判、女性塑造和民俗文化三者之间的秘密贯通和彼此照应;其次通过对鲁迅笔下文化英雄形象中积极民俗文化因子的挖掘,揭示鲁迅文学世界中诗意的想文化18.3万字
- 会员财婚作为一种扭曲的、特殊的婚姻现象,在中国古代婚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时乃至后世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稿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宋代财婚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厘清财婚和婚姻论财的区别和联系,避免将财婚和婚姻论财等同化。财婚是在婚姻论财的大环境中日益流行起来的,是婚姻论财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又有别于婚姻论财,财婚是以获取对方资财为目的而缔结的婚姻现象,即因财而婚,而婚姻论财是文化7.9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构建起规范的分析框架,形成学理化的思想表达和对中国经验普遍意义的科学阐释,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特征与本质要求,确立其价值导向和目标体系,还在借鉴各国普遍经验和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从主体、客体、载体、制度、机制、效果等不同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数字技术正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传统文化以多媒体、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统文化10.7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运用身体研究、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探讨了神话语境、淑女文化、种族文化、工业文化等视域中身体叙述的表征内涵,展示了美国南方文化在传承与革新中的建构与解构、遵从与反叛、冲突与融合、和谐与无序等,这种对立互动全面而科观邸反映了美国南方人生存状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通过身体维度的解析与阐述,生动呈现出韦尔蒂独有的诗学旨趣和文学取向。文化13.1万字
- 会员网络文化是文化的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其主体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独特优势迅猛地传播和发展起来。因此网络的文化交往应得到大力关注和研究,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本书结合学科特点从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本质与结构、类型与功能、基本原则与价值等问题,考察当代中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现状和困境,并找出困境产生的原因,探究实现文化2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