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军事诏策奏疏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汉代军事诏策奏疏研究

王娜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军事军事史23.6万字

更新时间:2021-03-26 16:58:21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处于治理体系的中心,而诏策与奏疏则是治理能力优劣的集中反映。本书的研究向人们展示出汉代诏策、奏疏的生动面貌与独特地位: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彩、文笔雄健典雅。这是中国诏策与奏疏走向成熟定型的时代,为后世君臣的交流与互动确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首先,汉代的诏策奏疏或可成为当代中国如何审时度势吸取外来先进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的典范。汉代吸取秦代唯法至上、独尊法术的治理方式,在早期试行了休养生息、谦和守成的“黄老之治”,造成了文景之治的一度繁荣,但是董仲舒看出了其中蕴藏的与高度中央集权相悖的文化危机,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尚法尊儒”并稳定2000年之久的文化格局与治理方式。其次,汉代的诏策奏疏可为中国当代边患的“战”、“和”互补战略提供启示。本书所列的汉代诏策与奏疏向人们清楚地显示了汉代应对匈奴及南越边患的两手策略,其征战诏策以汉武帝最多,不少诏策义正词严,道出了反抗侵略的微言大义,如《欲伐匈奴诏》:“朕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无已,边境数惊,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益封卫青》诏:“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籍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在征讨打击之外,也有不少涉及和亲、礼待、防守等和平方式的诏策奏疏,如汉宣帝的《以客礼待单于诏》:“盖闻五帝三王教化所不施,不及以政。今匈奴单于称北蕃,朝正朔,朕之不逮,德不能弘覆。其以客礼待之,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而诸侯王及大臣这方面的奏疏更多,如淮南王刘安的《上书谏伐南越》,韩安国的《匈奴和亲议》,董仲舒的《论御匈奴》,主父偃的《上书谏伐匈奴》,等等。这些或可成为当代中国处理周边关系的借鉴。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16-06-01 00:00: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娜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
    龚剑军事34.5万字
  • 会员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
    龚剑军事1.3万字
  • 会员
    自秦统一天下,郡县制推行开始,王朝体系不断发展,至清代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相维的国家治理格局。清代,财政方面的权力主要操诸于上,各省财政是盈是亏、是否需要补助完全由中央决定,并因此建立了一套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来酌盈剂虚。协饷制度载之典册,见诸奏章和私人著述,是有清一代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安排,时至今日这项制度的立意和余绪仍然在发挥作用。晚清协饷制度的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历史经验,并对当下现实有
    吴昌稳军事27.6万字
  • 会员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非虚构写作的至高典范,历史叙事的尽美极则。该书以1588年英西大海战为核心,详细描绘了无敌舰队战役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欧洲历史的深远影响。不仅有对宏大战役的精彩描写,还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当时欧洲各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军事战略以及关键人物的命运。
    (美)加勒特·马丁利军事28.5万字
  • 会员
    在海防受到剧烈挑战时,一个国家如何应对以保卫其政治经济核心区?本书从倭乱对明代国家海防的挑战出发,叙述明政府面对袭击时具体的防御应对和调整。全书研究由军、兵两个方面构成的“军政格局”下明代海防所涉职官设置、各层级配合与实际指挥的制度运作过程,揭示明代海防格局、部署以及制度的调整和改变,展现近代早期国家在制度操作层面的探索和一些困境。通过对实际海防形态的叙述和分析,增进对明代国家及其组织运作的认识和
    陈博翼军事11.1万字
  • 会员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
    龚剑军事33.2万字
  • 会员
    一百三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中日海战几乎贯穿了战争的全过程,是战争爆发、转折和最终结局的突出标志,牵动着整个战局的走向,对于双方的胜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清廷为什么会战败?谁是责任人?教训是什么?这些问题引发了国人百数十年的反思,时至今日,“雪耻甲午”仍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情节。本书以北洋海军的军事行动为主线,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旅顺之战、威海卫沦陷、北洋舰队覆灭五个部
    陈悦军事33.5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晚清团练运动这段历史,剥开笼罩在“团练”身上的历史迷雾,展现一个特殊群体在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命运和遭际。从唐代以来,政府利用地方民间组织的武装力量守城防盗,是为“团练”。晚清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和八旗、绿营军战力羸弱的现实,清政府不得不鼓励地方“办团练”以守土保疆、维系统治。在国家权力与地方势力、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博弈场中,团练运动以其独特的历史轨迹,改变了地方政治社会结构,改变了地方社会
    胡小远军事2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