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
更新时间:2020-06-23 14:08:57 最新章节:主要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从春秋末期至秦国统一前,这一阶段的文化活动主体显然是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士人阶层。诸子各家观点不同,学派理念有别,但他们所从事文化活动都以一定的知识、观念为基础,即通过对某类知识、观念的衍生,进而提升出学派的立身准则和价值追求,而诸子文献则是这一文化活动的文本化成果。本书力求通过挖掘知识、观念衍生序列背后的文化制度,来展现出先秦诸子著述的基本轨迹。本书所谓的知识、观念、制度均是取其广义:知识是指一个时代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看法和认识;而观念则是知识的综合和系统化。一定的知识、观念通过某种文化制度、运行途径,又衍生出新的知识、观念,进而形成了多种类别的文献体系。与此同时,这一文献体系也会反过来促使新的知识、观念、文献文本的衍生和发展。所谓的文化制度,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习惯、风俗、传统等,即它不但指朝廷的纲常政制、刑法律典,而且指民间的家规族法、习俗惯例,乃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风俗习惯。结合这些知识、观念、文化制度的定义,本书把先秦诸子所面对的知识、观念分为礼乐教化、道家谋略、实用技艺、政治综合等四个类别,力求通过这些知识、观念背后的各种文化制度,来呈现先秦诸子著述的基本过程。
上架时间:2016-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国思想史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思想创新的重要精神养料。本书收录了国内多所大学中多位著名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侯外庐思想研究、先秦思想研究、秦汉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宗教思想研究等问题。本书的出版以期为中国思想史学科发展提供窗口和基地,供专业研究者交流参考。哲学25.4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认为《论语》的编排不是随意为之,而尝试通过联系上下文,将章与章之间贯通,发现其内在逻辑脉络,还原编者当初的意图,使读者有“知其所以然”而豁然开朗的感觉,让《论语》更具可读性,也让人更自信地阅读《论语》;本书还通过参悟《论语》字里行间的深刻义理,努力发掘其蕴含的政治哲学价值,试图从中读出更多对当代人有益的启示。哲学25.6万字
- 会员在近代东亚世界里,有心知晓世事,探究世变由来,思考因应之道的士人,不知凡几。在他们具体身处的生活世界里,确实存在着前所未知的知识天地,乃至于新式传播媒介提供的讯息。他们就像是进入了一座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各色信息、思想与观念,斑斓眩目,应接不暇。在这里,他们共向同循的,乃是可以名曰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道路。这部书,就是以具体的个案,阐释近代中国的“世界知识”,如何被创造生产,从而对近代中国思哲学21.9万字